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【行业观察】县域金融机构营商环境优化难题及对策研究

时间:04-03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36

【行业观察】县域金融机构营商环境优化难题及对策研究

作者 | 史永丽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,王小平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永和县支行责任编辑 | 杨琪编者按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,改善营商环境对于提升市场主体活力,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为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,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因地制宜,多措并举推动改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受众多因素影响,金融机构营商环境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。1永和县改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的举措及成效2023年以来,永和县始终把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作为事关全局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牵引性工程来抓,认真落实山西省、临汾市市决策部署,扎实开展“市场主体建设年”活动,全力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、增实力、提效益。坚持高位推动,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倍增取得实效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,专设4个工作组和15个行业小组,抽调业务骨干25名,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和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。配套建立清单管理等6项机制,建立《市场主体领域重点任务清单》,细化分解任务至6个乡镇和15个行业小组,开展“半月一调度”“一月一督查”,督导推动政策创设和工作落实。三是做好政策创设。深入调查研究,制订“一方案、两清单”,出台了《永和县2022年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方案》等各类方案16个,加快推进示范引领工程建设,把政策落到实处。突出工作重点,确保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地落实。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。启用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系统,实行“5+2”周末不打烊,推行新增主体全部“零成本”开办,开展政务服务进网点、进乡镇、进社区,现场注册主体54户。二是推进政策落实助企纾困。出台“个转企”登记操作规定,5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;打造市场主体示范街,规划设置便民经营点53个;实施“县域商业建设行动”,培育2个乡村e镇(坡头乡和桑壁镇);整村授信4718户5.5亿元,发放普惠小微贷款、创业担保贷款3308万元;顶格落实减税降费5013.08万元,惠及市场主体1173户。三是推进政策宣讲。在政府网站、融媒体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,扩大政策知晓覆盖面,定期开展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专场辅导,加大入企服务力度,推动政策落实落地。创新工作举措,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含金量。一是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。出台《永和县支持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奖补政策30条(试行)》,县财政局每年拿出150万元,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。二是加大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。谋划集体经济壮大提质项目65个,总投资达3.2亿元,撬动和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。三是推动政银双向赋能。在政务大厅设置金融机构办事窗口,县域11个金融网点全部设立政银合作“一站式”代办窗口,为新设主体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和个性化金融产品,使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,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。组织开展金融生态建设“城乡同创”“整村授信”,加大“信用永和”建设力度,通过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强化及时管控、资金监管,突出金融惩戒、媒体曝光、司法介入等方式方法,有效制止贷款恶意逾期欠息行为,逐步扭转了金融环境中的不良风气,重塑社会各界诚信意识。2金融机构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问题市场主体活力尚有激发空间。一方面,永和县现存市场主体5014户,县域常住人口49946人,不到10人就有一户市场主体,市场主体保有量较高。另一方面,全县经济体量小,地区生产总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总量全市排名靠后,支撑市场主体增长的空间有限。再一方面,个体户占比近七成,“四上”企业16家(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7家、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4家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3家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1家、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1家),且新增市场主体主要以种植养殖、农副加工、批发零售、居民服务等行业为主,缺少“专精特新”市场主体。市场主体活力不够,突出表现在工商注册主体数量虽然逐年增长,但是企业数量偏少,绝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。银企信息共享范围有待扩大。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的原因,“信息孤岛”“数据壁垒”问题突出,无法为银行在线审查审批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信息支撑,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。如,民政、税务、社保、住建等部门业务系统垂直管理,部门内部纵向贯通,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。因此,在县级层面构建横向开放的统一平台时,面临信息接通困难的情况,金融机构急盼的信息共享、证照调用、材料互通等诉求难以满足。融资担保体系需要完善。永和县企业中主要是小微企业,大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、管理水平不高、科技含量较低,客观上很多企业自身很难落实担保抵押。一方面,企业自身对融资担保服务需求较为旺盛;另一方面,金融机构也希望政府出台风险缓释措施。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,永和县尚未出台的企业贷款风险补偿、重点领域贷款贴息、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、优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政策措施。仅有一家政府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也于2022年6月入股临汾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,虽入股后,市融资担保公司业务覆盖入股县域且融资额度增大,但相关调查、审核等费用成本、时间成本也将加大。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。一是缺乏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。一些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多是移植大企业的办法,尚未摆脱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过度依赖,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机制尚不完善,未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小微客户筛选和风险管控体系,影响了对小微企业的专业化服务。二是缺乏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机制。目前全县4家银行金融机构共有从业人员254人,其中专业信贷人员仅几十人,尤其缺少在小微企业客户挖掘、行业周期特性、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。如辖内建设银行在编包括行长仅有8人,专业力量较薄弱。三是信贷供需尚不能有效匹配。首先是在融资期限上,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期限多为中长期贷款,而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,多给予短期流动资金贷款。调查显示,辖区51.4%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为1至3年,其中16.3%的小微企业需求为3年以上。而商业银行为了防控风险,大多发放1年期以内短期流动资金贷款,63.6%的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期限集中在6个月至1年。其次是在融资维护上,由于银行的绩效考核压力较大,缺乏与支持小微企业配套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,加之小微企业贷款维护成本较高,基层银行网点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、顾虑较多。再次是在信贷规模上,地方法人机构受资本金约束,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。如,永和农村商业银行最大一笔企业贷款为1500万元,其余只能走银团贷款或其他方式。3优化金融机构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、提升经济活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:“金融活,经济活;金融稳,经济稳。经济兴,金融兴;经济强,金融强。经济是肌体,金融是血脉,两者共生共荣。”高质量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最好的营商环境。建议继续大力推进全省新型能源工业“领跑县”战略,构筑以“气”为媒的现代产业体系,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条,积极培育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,培育更优更多的市场主体。多措并举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。加快政府涉企公共信息集中整合。以永和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搭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为载体,加快政府涉企公共信息集中整合,做好涉企信息公开化,有效破除“信息孤岛”“数据壁垒”“数据烟囱”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为银行提供更加全面、精准的企业信息,多方式“组合拳”进一步降低银行服务企业成本。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。一是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对接,促进政府、银行、企业的信息沟通,疏通资金对接通道。二是优化金融司法环境。建立金融案件处置绿色通道,推行金融案件审判程序繁简分流。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,加大创新支持力度。一是优化内部资源配置。按照政策确定发展目标,配置专项贷款计划,提高小微企业考核指标权重,提升专业人才培训力度,增强服务小微企业能力。二是优化普惠金融架构体系。放宽经营权限,延伸服务半径,增强有利于小微民营企业的持续供给能力。三是优化信贷产品创新。针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,提高贷款期限匹配度,支持和培育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成为成长型的合作伙伴。四是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,重点明晰对基层明确尽职标准和免责条件,为一线员工“松绑解缚”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